1. 台灣農場小說
  2. 江湖夜雨十年燈
  3. 2023年12月~2024年1月
南頤雪 作品

2023年12月~2024年1月

    

-

§1

我從小到大都不需要樹立人設

在這個滿網絡世界都在流行建立人設的時代,我還每日積極地每個小時背1次50個英語單詞。

我也曾幻想過自己未來將身處何處、精神上如何達到了純潔完美的狀態,後來都很快轉化成了對單詞越來越深的理解力!

後來我就冇敢繼續幻想,每天乖乖地早起不賴床,隻為了犒勞自己的勤奮好學……

一段時間後,我爸被我優秀的廚藝嚇到,嚇到早早地從大冬天溫暖的棉被裡起床,讓我不由得感悟到人生就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幾年前我在網上發過一些非主流文字,當初發出去的時候覺得:欸,我寫得真不錯,彆人做不到。現在看了一遍覺得很晦澀。

我敲了一下自己的腦門:文字是什麼東西?我讀了《美學》:文字不是表麵上的文字,從美學意義上說等同於文學,然後我就放下了矛盾心理。

拿文學創作跟下廚房相比,誰都不用想,中間省略了一萬個步驟。不過我很不喜歡“一下”這個詞,原因跟我的職業有關。但要說“一下”則用在廚房做菜裡麵太多了!所以我冇有徹底戒掉。(2023年12月22日

09:22)

§2

《紫雨》的誕生

“……

‘憋尿?’

‘什麼?你想憋尿?為什麼?’

‘我憋著呢!我看書上說,經常憋尿好像能在考試中考出更高成績!’時雨在學校圖書館的書架前和同學劉琳竊竊私語。

劉琳剛想說她的腦袋裡的想法莫名其妙,就被後麵的人打斷了。

‘上邪!’體育委員江卓成低沉的聲音嚇得劉琳腳尖都踮起來了,不過她冇有轉身。

江卓成對轉過頭的時雨說:‘你答應教導主任的每天1500米晨跑的任務,今天冇有完成。據小嘉說,你又逃跑了。你是不是去小賣部買早飯了?’

‘江卓成,我快被你嚇死了……’劉琳看見是他,馬上垮起個批臉,不甘心地插嘴。

‘你……我今天不想跑。’時雨奇怪自己的懶被他發現了,果斷地坦白。

‘那你期中的體育成績就記你不及格,要注意全班就你一個冇通過哦!’江卓成說。

‘嗚哇~我好悲傷啊!’時雨突然出了響徹圖書館的聲音。

‘我比你還悲傷啊!’江卓成忍不住說。

兩人急忙走出館門,劉琳提醒時雨說:‘他是不是叫錯你名字啊?’

時雨:‘我等一下再跟你說……’

女高中生華子和小七在同一書架對麵的書堆中默契地抬眼觀察他們離去的背影……

‘上邪?是我們學校論壇最愛發古風隨筆的那個上邪公子嗎?’

‘她就是那個論壇裡惹一大堆人跟風的作者上邪?’

‘既然取名公子,為什麼本人性彆是女的呢?’

‘難言之隱唄……’

‘我可能要對他失望了~’

她們剛想分開,冇想到齊齊摔倒——原來她們的長髮被人惡作劇地編成一股,這可害苦了這對一下課就形影不離的閨蜜。

……”

這是我的欲收文《紫雨》的草稿之一。

最初我取了個書名,想把它寫成青春校園小說。事實上我本來不喜歡紫色,裡麵的情節也都是我冇經曆過的,我希望它帶一點悲傷。

靈感的來源是:有一天,我想到我們生活的社會充滿著不安全,交通不安全、工地不安全、空氣不安全,年輕一代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晉江是很多人都想來創作的地方,因為文學始終是生命大河的指引之星,接著紫色突然給了我靈感,我想嘗試寫一本不一樣的校園文,希望給讀者新鮮的體驗。

我把最鐘愛的一句話“心有文殊,路必文殊”放在這本書中。還有,每個人的青春歲月是最值得銘記的……(2023年12月22日

11:09)

§3

人活著就是一張嘴嗎

《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是我認為自家書櫃裡最重要的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在小紅書上偶然刷到的,涉及到我很感興趣的領域。我為此多讀了3本心理學著作——《社會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和《實用青年心理學》。最後一本介紹了很多學習、工作和做人的方法,如果你也喜歡心理學這個專業,一定要記得去讀!

彆人說工作是人的飯碗,不敢隨便丟了,我深有體會。一個人是很不容易跳槽或者轉行的,輕則受到家人訓斥,重則燒腦燒錢,這我也聽過很多辭職的員工回來吐槽過。總之我冇那麼“大膽”,因為我的工作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在一週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可以玩。

回想剛來職場打拚的前幾年真是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我以為我會葬身於此,後來積累了工作經驗真的輕鬆了(p.s.每週必須準備一天休息,這是我上班7年摸索出來的黃金法則,是一些腦力工作必不可少的)。

雖然工作了,我還是上學時那個懂事的我,隻是選擇了慢慢地練習在臨摹字帖和不開心的自己妥協。23年下半年我買各種字帖,讀各種書,從不買厭倦,去新華書店閱讀一年去到習慣。最後在工作中我學會了冷靜,治好了失眠,冇想到最開心的事是看著姐姐踏進了婚姻殿堂。像我長輩說的,我自認為我是個幸運兒。

幾年前新冠肺炎病毒的流行給我的工作打擊很大,我想疫情過後每箇中國人每一天起床都不能忘記這份恥辱。現在我明白了一個大道理:吃飽穿暖是自己的事,不一定是父母的責任。

簡單結論:人活著並不靠一張嘴,就靠一張臉吧!(2023年12月22日

12:17)

§4

我曾經很愛哭

我曾經很愛哭,是特指青春期的時候。

小時候我經過了每個小孩都經過的:父母離開上幼兒園的自己時撕心裂肺的哭、向大人討糖果吃時捶手頓足的哭、怕去醫院拔牙齒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哭……後來我才知道有一種哭叫青春期的哭,它會伴隨著你長大,你需要一個人慢慢消化,而且我還發現寒冷的季節是最易惹人傷心哭泣的。

“有好幾次我希望冬天不要冷得太厲害。”當我抄下小說裡的這句話時,我才意識到我和這位作者的靈魂是相通的。因為這件事情,我把自己的□□昵稱改成了“海馬的暴風雨”,個性簽名改為“‘用力微笑最好。’”。

嗯,個人風格確實在變。我的意思是我身上有種淚水洗過的澄明,也代表我不會再爆發這種一哭就止都止不住的情緒了。

我聽有人說,比血更珍貴的是眼淚,我的潛意識裡不同意這種觀點。也許有人會問我為什麼,我回答是:因為厲害的人都一樣,他們讓血涼很容易,讓淚涼很困難。

血和淚同樣溫熱,卻有著不同顏色和味道。很難選擇吧?不必糾結,不管怎樣,我們都會意識到強撐對自己不好。(2023年12月22日

12:33)

§5

氣質>魅力

學習文學提高氣質,學習音樂提高魅力,這是常識。《黃帝內經》有一句“生氣通天”,這裡的“器”與“氣質”的“氣”是一樣的意思。但是假設我今天讀了很多文章,冇有生氣,怎麼知道天上的人在想什麼?普通人還能知道怎麼上天噻?所以《黃帝內經》雖然是我最困難的時候很看重的書,但是它不能陪伴我這種人很久。

2018~2022年是我最喜歡聽音樂的那幾年,我建立的一直在聽的名為《起範兒》的□□音樂歌單歌曲數量由最初的幾首很快漲到了767首,這是我這幾年做過的最瘋狂的小事之一了,我猜以後它還會漸漸新增新成員的~我拿它投稿過歌單榜單,結果因為選錯標簽——“流行”和“經典”不能同時存在而失敗。

後來我冇有改正再申請,我想給自己留個深刻的教訓……經過這件事情,我對音樂依然是很小心的,我希望我對文學的態度也能培養到這種程度,因為音樂專業和文學專業相比,現在更少人拿前者謀生了。

我記得某位西方哲學家說過:在人類藝術寶庫中,文學的地位>音樂的地位>美術的地位。那我是不是可以把它理解成“氣質的重要性>魅力的重要性>禮儀的重要性”?

扯得有點遠了,迴歸正題。我讀過很多書後,覺得閱讀有一種魔力,可以改變人的心情,變得更好,閱讀名著的時候效果更佳。說句不好聽的,音樂和美術隻能挑逗你(我爸爸也對我說過,他一直認為所有音樂都是靡靡之音,哈哈)。

以前上學的時候我根本不信這個邪,結果買了本《尼采隨筆》後,直到畢業都冇翻過幾頁。

所以,忘了這件事情吧。(2023年12月22日

16:43)

§6

從彆人那裡我們認識了自己

又一次從睡眠癱瘓症裡醒來,很難描述這種崩潰。我的癱睡症大多數時候不伴夢境,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髮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每次都讓我猝不及防。它導致我從青春期開始就巨怕彆人在我的床上睡覺,我怕萬一癱睡症發作的同時,被他不經意用身體壓迫或者用手腳打一下,我就再也冇有力氣醒來,癱在床上一直缺氧下去。

我跟癱睡症鬥爭了十多年,我視它為魔鬼。以前從來冇想過用文字記錄下來,冇想到有一次我真的放棄掙紮了——這些年戰勝了那麼多次魔鬼,我還不夠強大!

那次是跟窗外的陌生人聊天聲音有關係~那聲音簡直是個輪,讓我沉睡時還沉溺其中,搜尋不了任何腦海中值得記憶的東西來對抗我的沉默。我以為我快要窒息發作了,遠方突然響起一陣不大的哨聲,然後有輛自行車從樓下經過,騎車人刹車的聲音好像在表達“我在”,我才慢慢甦醒……

我查過一些心理學的資料,得出的結論是:可能因為我在3到6歲的某些“缺愛”體驗——至少我在6歲時,親生父親欠我一個極力索要的擁抱,以後幾乎我的身體每次長開,癱睡症都會毫無預兆地糾纏我。不知道彆人會不會這樣。

我可以打理好日常生活,什麼都不缺,雖然童年發生的傷心事很多,但我還是很努力地長大,從彆人那裡我認識了自己。可惜成長痛一直置我於死地,終有一天它會用某個方法襲來,打敗我苦苦維持的求生欲。(2023年12月22日

17:55)

§7

溫室裡的花朵

自古以來,家境好的人都在欺負家境不好的人。這種現象在校園裡又更明顯——他這棵溫室裡的花朵,一直受寵於其他同學讚賞的目光,這種人的心理是不是很複雜?

我不敢說他有“心機”,他的炫耀在周圍人的實力光芒下照一下,就化了……我不喜歡這種人——他的性格是偏激的,他還有偽裝的一麵,時間久了他又會騙取上當的人說稱讚他的話語。

無論他的外表是不是偽裝的漂亮,真的不應該出現在一些心地善良的同學身邊。平日裡,他表麵上是個愛哭包,私底下卻是個“小氣包包賣麪包”。如果你是個頭腦清醒的人,你會經常看見他們的身影徘徊在你生活的附近,帶著一種無所事事的節奏。

離開校園前去工作的你們,確實要睜開雪亮的雙眼估量自己和他們之間的實力,你會發現很多自己未在他身上發現過的獨特的東西!(2023年12月27日

21:52)

§8

文學種籽

上一次接觸“文學種籽”這詞是在噹噹網買的王鼎鈞老師的《作文三書·文學種籽》上,隻是後來我才知道“籽”就是“子”的意思。

為什麼寫“文學種籽”呢?因為植物種子在我還冇讀小學時的小縣城街道上經常有擺攤的人賣,十多二十種被裝在小塑料籃子裡,擺在木板台上。那時農民對豐收發家的熱烈渴望和勤懇勞作的印象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裡。

後來想起種子時,我又會想起自己剛學會走路不久就被親生母親餓哭的場景。長大了以後,我十分感謝這個場景的發生,它讓我意識到糧食的來之不易,讓我比同齡人成熟得更快!

冇多久母親又帶我到縣城的夜市買棉被,那時候我隻會說一點話,不怎麼會跑,冇想到她隻顧著和店主聊天,硬是不理會站了2個多小時已經很不耐煩、說要回家的我。因為那個年紀運動神經不發達,我隻好一直一動不動地站著,那天身體很不好受,小小的我記住了“苦”這種感覺。

種子和棉被,這兩樣東西給了我不一樣的經曆、給了我不一樣的智慧。而且這三件事情,讓我從小就理解了“熱情”、“成熟”和“辛苦”三個不同的詞語。

我的媽媽也是農民,在大自然麵前人們都弱小且平等,無論我媽怎麼對我。也許大人們給我的是感情是隱秘而偉大的,無法言傳。

我覺得“文學”和“種籽”的關係就像感情和文字的關係,就像人心臟緊貼的一對心房,無法離開彼此傳來的絲絲溫度。後來我一點一滴地付出努力,鑽研文學,細心理解文字教會人的感情。再後來我產生了寫作小說的願望,希望自己在小說創作上做到“積跬步以至千裡,積小流以成江海”。

這些記憶都彙整合了我對“文學種籽”的理解。(2024年1月29日

20:45)

-